鬼吹灯 >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> 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外商行的大爆发

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外商行的大爆发

    高丽学习中华是很快的。

    唐朝的节度藩镇,明朝的卫所制度。

    李成桂造反成功后,受到国内亲华主流思想的影响,很快就开始模仿明朝,施行了很深的改革。

    其军事制度以五卫制为主,军队分为五卫:义兴卫,中卫、龙骧卫,左卫、虎贲卫,右卫、忠佐卫,前卫和忠武卫,后卫。

    中枢设兵曹和五卫都总府统一掌管军政和军令,兵曹类似明朝六部中的兵部,长官称判书,正二品,五卫都总府长官称都总官,都总官、副总官共十人,具体掌管五卫部队。

    国朝兵制,总于五卫,兵曹为本兵,都总府领之。

    更休上番,则为宿卫之卒;有事兴发,则为战阵之卒。平时,五卫轮流承担宫禁警卫任务;战时,五卫赴前线作战。

    五卫制也是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,所属人员平时为农民,战时为士兵,士兵所需衣食兵器等物资全部自给自足,国家没有养兵的财政负担。

    类同与明朝的卫所制度。

    如果历史没有改变,一直到倭国入侵李氏朝鲜,明军入朝平倭,带去了戚继光留下的军事制度,随后稳定后的李氏朝鲜,全面模仿戚继光的兵制练兵,进行了再一次的军事改革。

    可是呢。

    李氏高丽有个弊端,不光武官世袭,文官也世袭,庞大的世袭两班阶级,注定了上层的固化,并无法真的发挥其作用。

    脱胎于五卫军,如今高丽的军队主要一分为三。

    都察院的特使,和锦衣卫的两名探子,呆在隔海相望的登州。

    上个月的码头大案,引起了他们的关注,不查不好,一查吓一跳,源头皆指向了高丽。

    大明很大。

    锦衣卫的探子去过上海县的码头,原本以为上海县的码头已经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规模,没想到山东登莱码头的规模,并不比上海码头差多少。

    那天津码头岂不是更大?

    永乐九年。

    十月。

    码头上船只有气无力的趴窝。

    海浪一阵接一阵,为大地送上来凉风,吹走了焦躁,驱走了浮华,秋日的凉爽,逐渐的冷了起来,沿岸的百姓们经过了夏收的喜悦,开始准备过冬。

    人们努力的工作,丰收的季节,他们会在年关前,准备丰富的年货,全家人走亲戚,整个家族最热闹的时光。

    北平行省,北平府天津化工厂区,为周边提供了大量的化肥,配合农家肥的使用,产量再创新高。

    “呜呜~”

    一艘蒸汽轮船进港。

    登州也成立了船厂,专门制造蒸汽机的大型船厂,与天津与金州造船业形成体系,成为三角核心造船产业链,与南方的龙江船厂区,福建长乐船厂去,扩张成大明的三个船业基地。

    每个造船产业区,最小的福建漳州船厂区,也有了上十万名工人,年产船只数千艘。

    造船业的发达,带动了上千个行业。

    而蒸汽机的产业也更加的细分,工厂开足了马力,日夜的生产各型号的蒸汽机,源源不断的供应全国。

    “不能去高丽。”

    锦衣卫的探子坚持的说道。

    御史出身的特使,并不怕会在高丽遇到风险。

    不过探子说道:“高丽是海外,与国内的情况不同,万一激发了矛盾,引起了高丽的叛乱,恐怕朝廷会很不满意的。”

    御史听到锦衣卫的说法,忍不住惊讶,“他们敢?”

    “狗急跳墙,何况是人。”

    锦衣卫的探子说道。

    高丽新左军节制使的态度变了,从试探的提出内附,到如今的闭口不谈,锦衣卫派去过探子打探情况,知道一些更隐晦的事务。

    国内哪怕是实力最强的煤炭商人们,面对太子殿下的政策,也只能乖乖的听话。

    可是国外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商人们的势力竟然如此的猖獗,连探子们都有些恐怖。

    种地很苦。

    没想到为商人们干活会更苦。

    那都不是人过的日子。

    想到那些高丽的工人们,探子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,那真是人不如牲畜啊。

    无论高丽两班制度有多么的落后,但是高丽的确是一个王国,而不是部落,别看部落和王国打的有来有回,但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。

    更有高丽的稳定,这些年来没有内战。

    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前提包括了稳定。

    第一家黄麻种植园,第一家采矿工厂,第一家冶铁厂

    大明商人们带去了很多的技术。

    虽然并不全面,可是在高丽自身的产业上进行了升级,做到了优化。

    第一批鸟铳生产了出来。

    因为火石的原因,以及欠缺更多的产业链,自生火铳的制造成本太高,性价比也低,所以高丽北王只能选了比较落后的鸟铳。

    哪怕是鸟铳,也是除了大明之外,天下最先进的火器,中亚和西亚地区还在使用火门枪呢,没有进化成火绳枪。

    高丽是继倭国之后,第三个能自己制造鸟铳的国家。

    李孟宗拿着崭新的鸟铳,爱不释手的抚摸。

    “可惜成本太高了。”

    高丽的工匠们,靠着传统的作坊能力,每名老工匠,一个月才能打造出一杆鸟枪,加上火药和铅弹,哪怕李孟宗再喜欢,也只能下了一千杆的目标。

    “是啊。”大明商人很诚实,站在高丽北王面前,腰杆挺的笔直,骄傲的说道:“比起国内,差距太大。”

    李孟宗并没有羞怒。

    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么,有什么丢人的,只是生气比倭国慢。

    他们高丽,比倭国文明多了。

    怎么能比倭国慢呢。

    “刺刀这玩意,看起来很简单,制造起来才知道很复杂,特别是国内的刺刀,是通过锻造机器生产出来的,大小一致,高丽的工匠们做不出来。”

    大明的商人指出了许多的不足。

    “解决了没有,以后慢慢来吧。”

    李孟宗不以为然。

    有了这一千杆鸟铳当做精兵使用,他就不怕南王了,南王那边,听说扩军到了十二万。

    李孟宗有些不懂。

    为何他支持大明的商人们,自己的军队反而供养不起,裁减到了五万,而五叔却还能养起十二万大军,他是怎么做到的呢。

    难道自己学习上国发展工业做错了?

    可是上国的书籍明确的说了啊,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有质的差距,那么为何咱北王不如南王。

    太多的疑问,越是学上国,李孟宗的烦恼越多。

    三省的百姓民意沸腾,不光百姓们不满,地方上的乡绅们也不满,太多的矛盾,让年轻的李孟宗不知所措,也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。

    找不到原因的李孟宗,只能把鸟铳当做宝贝,更加的依赖大明的商人们。

    大明商人们找到了“世外桃源”。

    没有什么地方比高丽北地更好的了。

    这里有文明,不是土著社会里野蛮的世界,他们的地位和财富有保障,可以放手施展,而且也不怕自己的财富被拿走一半,多么丰厚的遗产,也经不起代代拿走一半的政令。

    一艘运输粮食的走私船,从国内私自出发,抵达了海州。

    今年的气候很怪异。

    同样的气候,金州那边高产,而高丽这边减产。

    商人们知道金州那边有化肥,但是高丽这边没有,想要生产化肥可不是简单的事情,商人们做不到,也没有心思去做低利润的事情。

    永乐九年的下半年,高丽这边出现了粮荒。

    百姓们青黄不接,大量的流民们吃不饱肚子,小户的百姓们也活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这是商人们最好的时机。

    倭国没有粮食,他们也缺,南洋太远,只有交趾的粮食多,而且有秩序,可正因为秩序,让商人们无法从交趾获得粮食,运输成本也高。

    那么从国内走私粮食出来,成为了商人们必须的选择。

    可是国内对粮食管控严格,他们只能走私出极少的一部分,不过呢,对他们而言已经足够,他们又不是真的要救济高丽的百姓。

    整个高丽,只有大明的商行卖粮。

    哪怕从事黄麻种植行业的亨运来商行,手里都握着一笔粮食。

    家家的高丽百姓们卖地。

    一亩地只能卖出一斗粮食。

    这样的买卖没有老百姓愿意,可是他们要饿死了,为了活命没有其他的选择,卖地是唯一的活路。

    一个冬天下来,大明商行们手里的高丽土地翻了数倍,甚至十倍的也不少。

    暴利。

    太暴利。

    海外商行的东家们笑疯了。

    亨运来商行的黄麻种植地,翻了整整五倍,黄麻的产量也提升了五倍,一来一回,资本翻了十倍。

    国内的市场需求像个无底洞。

    上亿人口的工业发展社会,人均资源和面积都奢侈,以人为本的高度民间富裕,不但没有让亨运来商行的产品滞销,反而销售一空,只不过降了一点点价格而已。

    永乐十年春。

    开春后。

    亨运来商行取消了本就不高的工钱,想要进亨运来工作的伙计们,只给饭吃。

    成片的流民们伸着手乞讨,他们哭喊着要成为亨运来的伙计,道路上,随处可见的尸骨,看着瘦的只剩下皮包骨的流民们,亨运来一口气新招募了上万人。

    亨运来还成立了护厂队,还是向大明工局学的。

    不过呢。

    大明工局的护厂队是为了保护工厂和工人,而亨运来的护厂队,只保护亨运来。

    最低成本的人工,低廉到令人发指的土地,原本是低利润的黄麻,被亨运来做成了暴利行业,更恐怖的是,黄麻属于民生物资,大宗商品目录,也就是说黄麻的销售量很高。

    漆树、人参、茼蒿.

    原本在大明不起眼的生意,一夜之间惊呆了国内的商人们。

    生意还能这样做啊?

    不把人当人。

    光一个人力成本带来的利润,就让大明国内商人们目瞪口呆,学到了,学到了。

    可是他们在国内办不到。

    工民联合部就是第一道坎,还不提大片井制度,片坊制度等等。

    看得见摸不着。

    年关。

    高富贵回老家了。

    大字不识,年轻的时候是个懒汉,人人嫌弃的老光棍,狗都不要的人,一把年纪了,去了高丽四五年,不光带回了漂亮年轻的媳妇,还有了两个娃。

    村里的人们张大了嘴巴。

    高富贵见人就送天津买的特产。

    “咱们东家好啊,只要是咱们的人愿意跟着去的,不但给的工钱高,关键是地位也高啊,咱在那边,人人都得称呼咱一声老爷。”

    底层人感觉到不安的时候,上层的人早就行动了起来。

    高丽也如此。

    民不聊生,这么危险的环境,商人们怎么可能视而不见呢,他们可不怕老百姓,没有武力的乡绅才会怕。

    商行们成立了护厂队,离不开心腹。

    还有什么比国内的人更放心的?

    国内去的人,真要是敢害人,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,比一无所有的高丽流民值得信任百倍,而且好吃好喝,还有高人数等的生活,谁不支持自己的商行。

    高富贵很得意。

    看着能当高富贵孙女年龄的小媳妇,高富贵还打人,家里活什么也不干,高丽小媳妇又要干活,还要照顾孩子,晚上又伺候高富贵。

    “呸。”

    村里后生们,背后羡慕的直咬牙。

    这是贫富差距带来的。

    一个能过关的普通司机而已,却在关内买了几套房子,养了几房未登记的妻子,各个为他生儿育女,二十年后,随着关内经济的发展,再也没有了这样的现象。

    不知道这批女性是否后悔过。

    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女性,在异国他乡嫁给一个失业的贫穷老头,这样素质低下的人口,能为她带去什么爱情和精神关爱呢。

    只是经济问题的现象罢了,中西都是如此。

    后生们不能理解,但是挡不住他们的羡慕。

    海外商行们发现,原本他们在国内很难招募到的人手,突然受到了欢迎,乃至于年轻人开始参加他们的招募,甚至有社学或县学毕业的青壮。

    人才素质的升级,为海外商行们提供了更多的力量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cxbz958.org/gongyedamingcongbeipingkaishi/38757007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xbz958.org。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:m.cxbz958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