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吹灯 > 我一废物赘婿,会亿点医术很合理吧 > 第409章 入戏了

第409章 入戏了

    楚凡看万历入戏了,趁热打铁道:“现在呢?我朝缺粮吗?不缺了,据户部统计,自从新一条鞭法实施后,今年的粮产增加了近一倍,多出来的粮食都不知道该怎么存储,总不能放坏在老百姓的粮仓里吧?那不如让百姓自由交易,换取国外的产品,岂不是对我们更有利?用我们过剩的产品换取我们需要的其他物品,是不是好事?”

    万历接过话茬:“然后就可以撤销沿海卫所,这些官兵就可以调到辽东和女真作战,是这个意思吧?”

    万历到底是个聪明人,一点就透,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关节。

    “事倒是个好事,但是……怎么就感觉哪里说不上的不合适呢?”

    万历皱着眉头,有些迷茫。

    “皇上,因为过去没做过,总是怕的,就像在黑夜中行走,看不到前路,虽不知有什么危险,但还是感到恐惧,这个很正常。”

    “嗯,楚爱卿,朕倒不是不信任你,但是这事恐怕群臣很难说服啊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规矩,想破并不容易啊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,我知道难度很大,但是这是现在唯一的办法了,否则你让臣一个人去对付建州女真,属实也打不过啊。”

    万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,来回踱步,走了十几圈,显然是举棋不定。

    楚凡看万历有所动摇,又补了句:“皇上,如果可以我朝生产力不断提高,粮食、工业品不断增加,我们自己又用不完,难道就全都堆积起来吗?

    不如就和外邦全面开放交易,这样我朝内部来说可保物价稳定,消耗过量产出,还可以换得外邦货物,对外来说,避免了军事冲突,减少了军事防御,减轻军力负担,对北方瓦剌、蒙古、女真,也减少了摩擦,可以互市了,抢的人就少了,对我们来说不是更好的事吗?”

    这一席话,彻底点醒了万历,是啊,东西越来越多,我们自己用不完,难道全存起来?

    万历回到椅子上坐下,道:“好,爱卿说的有理,这就开始操办,全面开放沿海。”

    很快,皇帝主动在朝会上提出了开放沿海的提议,当然了免不了遭到各种阻挠,各种反抗,尤其是保守派官员,从来就没有把其他民族放在眼里,在他们看来,那些都是蛮子,野人,除了一些牛羊马匹,实在没什么值得我们拿来互换的。

    但是万历先生这次冲锋在前,据理力争,而且有一个道理群臣始终绕不过去,多余的产值怎么办?粮食吃不完,难道就这么堆积着?

    有人说可以养猪,养家禽。

    那家禽和猪也过剩了呢?

    随着国家发展越来越壮大,过剩的产值必须向外输出,这是自然规律。

    最终舌战群儒获胜的万历,兴高采烈的在圣旨上按下了玉玺。

    明朝对外开放的大门,就此打开了。

    新任兵部侍郎楚凡,今天是第一天上任,拜会了尚书杨镐,楚凡开始翻看近期的兵部会刊,也就是兵部最近的工作报告。

    戚家军果然非常勇猛,虽然仅七万人,却将次波军三十多万人阻在了山海关外数月之久,最后由于补给困难,次波军主动后退到了辽东,大部分回平壤修整,现在剩余不足十万人和戚家军在沈阳一代对峙。

    说起来次波国人还是对中国国情不了解,对大明周边环境不熟悉。

    其实不要认死理,别从山海关走,绕道内地的话,明军防御都是很稀疏的,特别是大同府到山海关之间的这一代,只要突破了长城,就可以直抵北京。

    但是他们选择了强攻,那么建州女真呢?他们会不会选择从中间地带穿插下来呢?

    答案是会的,按照历史,二十年后努尔哈赤还是会带兵攻打明朝,被阻在山海关外,最终努尔哈赤还将把老命扔在这里,但是他的儿子皇太极则会带人绕过山海关,从北京上上直插下来。

    西边藏区战事平息之后,基本没有再出现大的威胁,各部落统一,且由于楚凡的作用,古格王朝和宗教领袖都宣布臣服于明朝,是以目前没有什么危险。

    西南方向,由于大理、越南等地民乱不断,始终处于战备阶段。

    但是好在那些地方很偏远,人口也稀疏,就像是甘州卫以北的情况,地盘即使丢了,也无关痛痒,等有朝一日腾出手再收回来就是了,所以朝廷即不是不管,也不是全情投入,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。

    东南方向,目前有广东、广西两个大沿海的卫所,各类防御兵力约一万五千人。

    东部浙江、江苏两个沿海卫所防御兵力约一万三千人。

    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陕西等内陆省份由于没有什么战事基本没有兵力,最多就是一些团练部队,也就是所谓的民兵。

    现在兵部账面上钱基本上够用,维持着戚家军的支出,但是想增加兵力还是有些不足。

    研究完全国的兵力情况,楚凡陷入沉思。

    如果按照历史走向,接下来的几十年里,农民起义四起,陕西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,都将陆续爆发农民起义,且陕西这一支非常厉害,因为其中有着名的李自成。

    如果将这些部队全都抽走,一两年内打得过次波国和清军,也就罢了,如果拖下去,打成了持久战,国内再发生战事,可能就完全失控了。但是自己的到来,有没有影响到国内的历史走向,现在也无法判断。

    既然这样,那就多措并举吧,把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
    说干就干,是楚凡的做事风格,只想不做,何时成事?

    第一,马上起草文书,调集两广卫所一万两千人,江浙两卫所一万人,即日赴京,不得延误。

    第二,向戚家军下发军令,命其退守沈阳至辽阳一线,以一己兵力对抗次波军和努尔哈赤军,放任辽阳沈阳以北的纵深地带,将次波军和努尔哈赤军引入同一地区。

    第三,向西藏古格国发出文书,命古格国调兵一万人前往大同府集结。

    第四,向天水卫发文,命天水卫、肃州卫调集共三千人,到大同府与古格国合兵,天水卫提督汪正升任大同副总兵,统领藏兵。第五,向户部行函,请军费五十万两。

    第六,向内阁申请,派锦衣卫前往陕西米脂寻找名叫李鸿基之人,在米脂县收缴所有地主土地,责令当地不许养羊,米脂县所有李姓男人全部迁居到长安城,不得娶本地女人。

    第七,向陕西布政使下发文书,责令撤除银川驿站,陕西所有驿站不许招录姓李的驿卒。

    削儿余,花同书还能看得懂,毕克海城通阁的事期姓已经下令,再设防息文已经不人,调果兵力寸卫东北,无可厚非。

    但是后面的就越看越糊涂了,咋的?肃州卫不用防御了?下方是藏区,上方是瓦剌人,夹在中间的肃州卫,一点兵力都不留?

    还有,陕西米脂有人惹你了?这人姓李?你怎么和陕西姓李的过不去了?

    但是,这个时候的杨镐先生已经年过七旬,七十一岁的老汉,本该在家抱孙子,甚至是重孙子,却被硬生生拉来当兵部尚书,实在有些强人所难,再加上现在辽东战事吃紧,戚家军一个闪失,京城就危在旦夕,老先生就要背黑锅,说不得就没有个善终。

    是以,真心是不想管这些破事了,这时候来个副手楚凡,可不要把他往前面推,自己能不管就不管。

    为了不背黑锅,杨老先生连兵部的公文审批规定都改了。

    过去,兵部所有行文,都是由下级的官员起草,分管的侍郎审核,最终由尚书也就是一把手签字才能签发。

    看了这七份文件,老先生拿捏不准,但又很清楚楚凡才是来掌控大局的,自己若是不批,影响了楚凡的安排,少不得要挨皇帝的收拾,但是又不想担责任,索性改为了从今往后,兵部文书尚书、侍郎都有签发权,楚凡起草的文书不用再转给杨镐本人签发了。

    哼哼,没点滑头精神,能安安稳稳做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上?

    楚凡本来还想扭捏一下,找尚书先生说说,不要这样嘛,我还是尊重您的,您是一把手,我是副手,您还是要给我把把关嘛。结果老尚书没等楚凡找自己,却先抱着一摞文件找楚凡来了。

    态度也很明确,你写的这些我也看不懂,你要干啥我也不明白,你就自己看着弄吧,我部阻拦,但你也别拉我给你垫背,咱们好好在这兵部混,井水不犯河水。

    人家都说这么明白了,楚凡能说什么呢?行吧,那我就自己玩了?

    于是乎,很快,七份文书分别送达。

    首先收到文书的是天水卫汪正。

    看着兵部下达的命令,汪正很快就明白了意图。

    老尚书不明白为什么敢将肃州卫几乎所有兵力都调到大同府,但是汪正很清楚,过去肃州卫主要职责是守卫现今酒泉,也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敦煌、玉门一代。

    现今这个时代,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肃州南北两侧的势力,南侧的藏族势力当然不用再防御,已经臣服于大明,且楚凡还是古格国的辅政大臣,肯定没有威胁了。

    而北方的瓦剌势力,对肃州卫也没有威胁,因为在肃州北侧的额济纳地区,现在只剩下被楚凡贿赂走的小部落哲哲。

    哲哲收了楚凡的好处,连招呼都不打,就撤出战场,留下了准格尔在风中凌乱,之后并没有和明朝这边失去联系,按照楚凡的安排,老孙头悄悄的从甘州向哲哲输送着物资,要求只有一个,远离矿厂。

    哲哲这个小部落,本来也不具备单挑明朝的实力,收了好处,自然是去潇洒了,哪有时间再跟着别人来捣乱,何况现在额济纳中部已经没有瓦剌势力,和硕特被消灭后,准格尔已经带着残部返回了草原深处。

    所以肃州卫南北都已经被平定,再放几千人纯属浪费。

    天水卫本来人就不多,带几个象征性的亲兵,汪正就上路了。

    提任为四品的副总兵,当然是托把兄弟楚凡的福,汪正算是押对了宝,这把子拜的,简直比买彩票中奖还要爽,正所谓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,楚凡迟早要回去主持大局,这一点汪正看的比谁都透彻。

    第二个收到文书的是江浙总督府,从开放通商口岸开始,总督马林就已经猜到了卫所迟早要撤,没想到的是,楚凡还算留面子,只要兵,不撤卫所,这就好说了,不撤卫所,我的官就还在,没兵不要紧,还能混下去就行,很快就将兵力派往京城。

    第三个收到的是两广总督府,两广总督刘延是个实诚人,上面让干啥,他就干啥,很快就挑选了最的一万多兵力派往北京。

    第四个收到的是藏区古格国,现任索达法王索央宗,就是被楚凡临走推荐为下一世索达法王转世的天堂寺小和尚,古格国的行政首长,立即召集群臣,宣读了朝廷文书,并且强调道:“此文书乃兵部侍郎,古格国第一辅政大臣楚凡签发,我们要尽快响应,朝廷虽然只要一万人,但我们更要表达我们的诚意,我建议去两万人。”

    群臣自是赞同的,在藏区,没人不知道楚凡,更没人不知道这位来自汉区的汉人,帮助古格统一西藏,给了大家安定的生活。

    第五个收到文书的,是正在辽东边境和次波军苦战的戚家军首领吴惟忠,刚看到文书让他后撤的时候,吴惟忠脸色一沉,还当是兵部那群大老爷又在纸上谈兵,居然让自己后撤。

    你可知这一点点推进用了多久的时间,损失了多少兵力,流下了多少鲜血,你说后撤就后撤?

    但是当他看到楚凡签发的印章时,马上不去想这些了,凭他对楚凡的了解,不可能是让他当缩头乌龟,必然又更大的战略部署。轮起来,吴惟庸自认是个将才,但楚凡绝对是帅才,是以作为自己的高度,肯定是看不到楚凡的目标和战略的,是以看不懂就不看了,照做肯定没有错,立即招呼部队有序后撤,向辽阳和沈阳转移。

    第六个收到文书的,是陕西布政使司,看了内容也是莫名其妙,银川驿所惹谁了?为什么要裁撤?

    还不能再用姓李的驿卒?这是什么狗屁政策?

    但是上面有令,不得不办,很快就派人去办理了。

    发出去了七份文书,只有六家收到了。还有一份去了哪里?

    发给内阁的文书,被内阁次辅奎星河拿走了。

    奎星河,前户部尚书,当的虽然没什么成绩,但也没犯什么错误,当初为了给楚凡腾位置,无缘无故的被提拔到了内阁当次辅,说是提拔,其实就是来内阁打杂,毕竟现任首辅申时行大人是个劳动模范,次辅基本上连边都沾不上,对他来说简直是明升暗降。

    结果,位置腾给了楚凡,干了不到一年,楚尚书就被踢到甘州卫当检校去了,位置却没有还给奎星河,反而是楚凡的岳父张嗣修坐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。

    敢情你在这给你家岳丈占位置来了?

    奎星河是敢怒不敢言,毕竟楚凡是皇帝身边的红人,惹了他,说不得皇上一生气,内阁金牌水娃都不让你干了,打铺盖走人可就没意思了。但是这口气始终咽不下去,这不,申时行这几天告假,他处理兵部报来的文书就落在了他手里。

    他没有按照正常手续草拟办理意见,而是将此文书亲自送到了万历的案前,向万历汇报。

    “皇上,这个兵部报来的文书要调动锦衣卫,这恐怕^不合祖制吧?”

    楚凡的确是疏忽了,锦衣卫属于皇帝直属单位,虽然到了明末时期,有些职业化了,没有东厂西厂那么神秘了,但是毕竟还是皇上的亲卫,你一个兵部侍郎调动锦衣卫,属于逾越。

    如果说你要干什么国家大事,皇上准或者不准,那大家都是为了公心,无可厚非,但是你申请调动锦衣卫,这个就有点叛逆的味道在里面,皇上如果多心,你可就吃不了兜着走。

    如果是一般大臣,敢说这样的话,还写成公文报上来,皇帝必然会震怒的。

    你这等于写了封奏疏告诉皇帝,您以前常穿的那条内裤您还记得吧?最近看您也不怎么常穿,我借来用用,用完了还给您,可否?你说换成你万历,你会不会生气?

    但是,楚凡的行事风格,以及和皇上的关系,万历最终还是准了,奎星河长大了嘴,定在了当场,他没想到,皇上连这事也能答应,真是穿一条裤子了?

    讨了个没趣的奎星河,灰溜溜的跑回内阁,草拟了办理意见,送达了万历。

    这个间隙,万历迅速召见了楚凡。

    楚凡有个臭毛病,盘算好的事情,就直接办,不愿意征求意见,和领导通气。

    这让万历有些措手不及,乍一收到奎星河的奏报,也不知道楚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但是如果否了楚凡的文书,相当于打击楚凡的威信,也只能先同意了,再叫楚凡来问话。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cxbz958.org/woyifeiwuzhuixuhuiyidianyizhuhenheliba/38133629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xbz958.org。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:m.cxbz958.org